top of page
牛安與肖像
牛安繪肖像始於旅居美國的時候,當時通訊軟體設備尚未發達,每當想念親朋好友時,繪肖像便成為了一解相思的方法。
2014年牛安在上海舉辦了“上海認得肖像展”將一張張熟識的臉孔用筆墨記錄下來。這不只是簡單的描繪,而是用鮮明的色彩融合書法的筆法,一圈一圈去勾勒交織成“臉面”。
很多人認為牛安這種交錯線條的繪畫方式與Jackson Pollock的畫風在凌亂與和諧的衝突美上頗為相像,但牛安認為這只是“表面上”的相似。真正影響牛安繪畫風格的其實有一部分來自於藝術家Alberto Giacometti。
Giacometti最為人知曉的是他的雕塑作品,但牛安景仰的卻是他的素描。當年牛安就讀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時,一位老師帶她去看了Giacometti的素描作品,
遊走在線條之間的自在觸動著牛安對於古典書法與現代硬筆技法的體悟。
「用每一根也許不太精準的線條去畫一個形體,不要擔心它不會呈現出你想表達的意思,上佰上千根不精準但自由的線條,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會自己變成一個很具有吸引力的準確的你心裡想表現的形象.....」其實講述的就是筆法與內心的融入,有時真正的繪畫並不是“思索”而出的,而是在藝術創作的投入過程中物我兩忘,而後互相造化。
因此在牛安的肖像系列中我們能夠看到“有生命的線條”,這是牛安吸收Giacometti核心的結果。她將纏繞的線性向東方墨法靠攏,壓克力顏料運用焦墨技法描繪,一筆雙色,西化的表面,東方的靈魂。肖像是牛安在對正常臉孔的認知下構築新的創作痕跡,是紀錄亦是傳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