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ens Art Gallery 卡洛斯 弗朗哥 Carlos Franco《埃涅阿斯紀》 以當代手法詮釋古典史詩



2021-08-23|撰文者:林侑澂

繼2020年在台北藝博的合作之後,Chens Art Gallery卡洛斯・弗朗哥 Carlos Franco再度攜手,以《埃涅阿斯紀La Eneida》為題在台北策辦個展。藉由素描與版畫,詮釋古典拉丁文本中的磅礡世界觀。並且試著透過藝術家的個人感知,將遙遠的故事與當代經驗連結。 在1980年代,出版商Manolo Arroyo出版了希臘 / 拉丁文學中三部最重要的古典作品:《伊里亞德Iliad》、《奧德賽Odyssey》和《埃涅阿斯紀Aeneid》。尤其是《埃涅阿斯紀》,更是拉丁語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史基礎。這個龐大的出版計畫基於16世紀,由一位詩人以詩句的格律翻譯為今日最廣為流傳的版本。


Carlos Franco,《Juno y Jano abriendo las puertas》,34.5 x 27cm,蝕刻版畫,1988。Image/Chens Art Gallery


從小就對於神話世界極感興趣的藝術家Carlos,受到出版商的邀請參與製作《埃涅阿斯紀》等三部神話史詩中的視覺內容。Carlos前後用了超過兩年的時間,與團隊深入書中的各個情境,試圖用眾神的視點來解析這個世界。為三部著作《埃涅阿斯紀La Eneida》、《伊里亞德Iliad》、《奧德賽Odyssey》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廣受關注,曾於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展出。Carlos在2007年於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舉辦個展,更是將《埃涅阿斯紀La Eneida》的版畫作為重要的展出作品帶入了殿堂。


在Carlos的認知經驗裡,歷史是一連串相互追隨的陳述。數個世紀以來的不斷繼承,形成了一個譜系、也形成了民族或是文化體的共同基礎。在這過程中,Carlos透過文學與造型的描述,一點點地接近書中所架構的認知體系。所感受到的是一種無形的生命力量,這份力量將人類視作自然循環的一部份。由此也讓Carlos更加相信:神話、宗教、文化之間並不具有太多區別,最終的關懷都指向了人類與人性。


Carlos Franco,《Marte asesino en la batalla》,34.5 x 27cm,蝕刻版畫,1988。Image/Chens Art Gallery


在這一系列的創作中,Carlos使用素描與版畫(腐蝕金屬板)做為表現方式。Carlos熱衷於嘗試版畫更多的可能,將古典與現代的質感連結起來。在這個系列創作中,Carlos非常注重於緩慢且細緻的工作過程,也對於技法懷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尤其在詮釋古典文化時,刻畫的過程提供了Carlos一種穿梭於不同世代、有機會創造永恆連結的感受。2007年Carlos於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舉辦個展,也展出過《埃涅阿斯紀La Eneida》版畫作品。

Carlos Franco,《qué favor puede tu infeliz hermana》,34.5 x 27cm,蝕刻版畫,1988。Image/Chens Art Gallery


《埃涅阿斯紀》源於公元一世紀前後。是由統治歐洲、中東、北非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委託維吉爾Virgilio,所撰寫的羅馬帝國起緣故事。這一部被視作永恆的作品,將羅馬帝國與希臘的文化思想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並且與荷馬Homer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互呼應。對於如今的拉丁語系文明而言,它可以說是羅馬與希臘文化重新組合的契機。